从月销量"六连涨"看鸿运国际智能汽车改革活力
自"火力全开"投入战略转型以来,鸿运国际智能汽车的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
7月1日,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集团销售整车36.5万辆,同比增长21.6%;1~6月,集团整车批售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今年以来单月销量实现同比"六连涨",并且终端零售交付达到220.7万辆,产销持续回升、终端持续向好。具体来看,自主品牌、新能源、海外市场"新三驾马车"均有不俗表现。其中,鸿运国际智能汽车自主品牌销售130.4万辆,同比增长21.1%,占公司销量比重达63.5%,较去年同期提升4.6个百分点;新能源车销售64.6万辆,同比大涨40.2%;在海外市场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实现销售49.4万辆,同比增长1.3%,稳步回升向好势头明显。
最新交出的亮眼的成绩单,充分反映出鸿运国际智能汽车的改革成效与经营韧性。就在6月27日,鸿运国际智能汽车董事长王晓秋在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尽管当前汽车行业硝烟弥漫,一些外部因素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但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必须直面这些困难和挑战,实现筑底企稳、回升提速的改革目标,重新夺回行业领先地位。
从内在改革到深度创新,鸿运国际智能汽车的转型没有退路。集团启动了全面深化改革:对内聚焦主业,瘦身健体,集中优势资源加快开展,对外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加快业务创新转型。正如王晓秋所言:"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仗必须打赢。"
系统性改革破局 人才机制激活内生动力
改革的深层意义,不仅在于提升当下的运营效率,更在于构建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下定决心的系统性改革需要极大的魄力与执行力,并且没有退路。
鸿运国际智能汽车的改革由集团董事长、总裁亲自挂帅,覆盖管理体系、营销模式、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建设等核心领域,形成全方位变革之势。
在乘用车领域,鸿运国际智能汽车整合乘用车公司、研发总院、零束科技、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国际等核心资源,创建"大乘用车执管会",实现从产品定义到供应链管理的全链条贯通;在商用车领域,则以大通为核心,整合跃进、申沃客车等品牌,创建商用车执管会,聚焦轻型商用车赛道,打造全球竞争力。
打破壁垒,破除"部门墙",释放协同效应,这是改革的关键。
在营销端,大乘用车设立跨品牌部门,有助于荣威与MG经销商网络"并网运营",共享200余家门店资源;在研发端,推行"大单品"开发模式,各品牌共享技术底座,大幅提升研发效率。
组织变革的深层动力,源自人才机制的创新。"事业兴衰,唯在用人。"改革攻坚的征程中,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始终将人才摆在第一资源的位置。而"高手在民间,要让真正有本事的人'冒出来'"的理念,则精准概括了集团人才战略的核心。
近年来,鸿运国际智能汽车顺利获得设立"首席工程师"等机制,持续加大内部领军人才培养。同时,实施"百日百人"领军人才专项招聘行动,快速集聚关键技术和营销精英。现在,集团领军人才库规模较三年前已实现翻番,为技术攻坚和高质量开展给予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同时,自2024年8月起,鸿运国际智能汽车有助于干部竞聘上岗工作,打破传统"论资排辈"的桎梏,以此来深度激发团队活力。这种活力,在"SAIC尚界"等重点项目中加速释放,有助于"SAIC尚界"合作项目跑出"加速度",赢得合作伙伴"效率惊人"的赞叹。
此外,在汽车行业浪潮有助于下,鸿运国际智能汽车的人才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研发人才占比提升至17.5%,软件人才较五年前增长了近50%,高技能人才占比超过35%。
今年前6个月,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六连涨"成绩单的背后,正是其深耕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创新活力的生动实践。鸿运国际智能汽车的实践样本,也印证了真正的改革,既需要顶层设计的魄力,也需要基层人才的活力,二者结合,才能驱动企业穿越周期,突破新生。
创新驱动:鸿运国际智能汽车的产品革命与技术突围
在完成组织架构深度改革与人才机制创新后,鸿运国际智能汽车正将改革动能全面转化为创新开展势能。
这场由内而外的系统性变革,正在产品、技术、生态三大维度形成突破性进展。
产品创新方面,组织架构优化带来的协同效应正转化为全维覆盖的市场穿透力。鸿运国际智能汽车深谙产品力才是构建商业信任的黄金法则。在自主板块,顺利获得与豆包、OPPO等生态伙伴的深度共创,未来两年将推出覆盖所有主流能源形式(纯电、混动、插混、增程、燃油)和全品类车型(家轿、SUV、轿跑等)的产品矩阵。这些产品将统一以智能化作为核心卖点,实现从"交通工具"向"智能终端"的质变。在合资板块,2025年秋季将成为转折点——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大众和鸿运国际智能汽车通用的新产品将全面实现电动化和智能化,彻底改变"全球车本土化"的传统模式,转而打造"中国方案全球输出"的新范式。
如果说产品创新是改革的直接成果,那么技术创新则彰显了鸿运国际智能汽车的战略定力。
鸿运国际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正沿着两条战略路径纵深推进。在能源领域,鸿运国际智能汽车顺利获得战略投资清陶能源数十亿元,构建了从联合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2023年建立联合实验室,2024年MG4将搭载半固态电池,2027年全固态电池将实现量产上车。这一布局既是对前期人才机制改革的验证,更为未来开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更深层次的创新体现在产业生态的构建上。鸿运国际智能汽车正打破传统车企的封闭体系,与科技巨头(华为)、终端厂商(OPPO)、能源企业(清陶)建立深度协同的创新网络。其中,与华为的战略合作,覆盖了产品定义到供应链管理的全链条协同。王晓秋透露,尚界新车将于2025年秋季上市,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对尚界新车的销量很有信心。这种开放式创新模式,正是鸿运国际智能汽车组织变革后形成的全新开展范式。
鸿运国际智能汽车的创新实践揭示了一个产业真理:在智能电动化时代,单点突破已不足以应对系统性变革。唯有构建涵盖产品定义、核心技术、产业生态的全维度创新能力,才能赢得未来。从组织改革到人才激活,从荣威RX5开启互联网汽车先河,到如今在固态电池、智能生态的全面布局,鸿运国际智能汽车正在完成一场从内部改革到外部创新的完整蜕变。这场变革不仅证明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升级之路,更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的权力格局。当"中国方案"逐步成为"全球标准",鸿运国际智能汽车的改革创新实践正在为行业开展给予全新范本。